2025-03-31 15:38来源:本站
网上有关“整理宋代明清时期两个历史阶段的知识要点”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整理宋代明清时期两个历史阶段的知识要点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十九年。
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为帝,建立宋朝。赵匡胤为避免晚唐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乱象,采取重文抑武的施政方针,一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另一方面剥夺武将兵权。宋太宗继位后统一全国,至宋真宗时期与辽国缔结澶渊之盟后逐渐步入治世。1125年金国大举南侵,导致了靖康之耻,北宋覆灭。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继位,建立了南宋,绍兴和议后与金国以秦岭淮河为界[2] ,后期爆发宋元战争,1276年元朝攻占临安,崖山海战后,南宋灭亡。
明清一般指明朝(1368-1644年)和清朝(1644-1912年),封建制语境里则专指明朝和鸦片战争之前的清朝(1616-1840年)。明清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两个专制大一统朝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中国大一统多民族形势得到巩固,中国的版图大致奠定。1644年清朝取代明朝定鼎天下,故两代合称。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后进入近代,多遭列强入侵,主权严重丧失。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统治瓦解,从此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公元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清朝从后金建立开始算起,共有十二帝。自此之后,中国进入了共和时期。
明朝时期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发达,出现商业集镇和资本主义萌芽,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
清朝初期大力推行圈地、投充等恶政,极大破坏了中原地区的经济;重农抑商,制约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后期由于政治僵化、文化专制、闭关锁国、思想停滞逐步落后于世界。
宋朝太学的知识可太多了,今天和大家简单分享几个。
一、太学在哪?
北宋的太学,位于东京开封府内城朱雀门外的御街之东。太学的旧址,原本在国子监之内。宋仁宗庆历年间,由于国家兴学,生员数目增多,国子监内已经“不足以容学者”,因此太学从国子监迁出,搬至御街东面的锡庆院。宋神宗熙宁年间,太学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又将锡庆院旁边的朝集院西庑并为校舍,至此,“诸生斋舍、官掌事者直庐略具,而太学栋宇始仅足用”。宋徽宗崇宁年间,太学规模再次扩充,朝廷在京城南门外营建了新校舍,“为屋千八百七十二楹”,建筑形制外圆内方,徽宗皇帝赐名“辟雍”,作为太学的预科。
二、中央太学的学费?
据《宋会要辑稿?职官》,“国初以来,但补为生员,即纳束修二千,属监司公用。”即太学的入学费为每人2贯钱,这个入学费在宋英宗时取消了,改为免费入学。
不仅免学费,国家还给学生提供住宿并发给伙食补贴,如北宋元丰年间,太学的外舍生每月可领850文,内舍生与上舍生每月可领1100文。州县学校也有伙食补贴,如政和年间的一条教育法令说:“诸小学八岁以上听入。……即年十五者与上等课试,年未及而愿与者听,食料各减县学之半;愿与额外入学者听,不给食。”意思是说,儿童八岁入学,由政府提供伙食费;十五岁以上或未满八岁的,伙食费减半;额外入学的,不给伙食费。政府发给的伙食可能是比较丰厚的,因为有的学生还能够“储其资以归养”,将一部分补贴节省下来,用于赡养母亲。
三、宋代太学(相当于国立大学)的教学制度也堪称先进。
经过王安石的改革,宋朝太学形成了一套成熟的“三舍制”,学生被划分为外舍生、内舍生与上舍生三舍(相当于分为三个年级),每舍设若干斋(相当于班级),采用积分制,即学生的学习成绩量化为学分,成绩优秀的外舍生可升入内舍;内舍生成绩优异者,可升入上舍。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将学生成绩量化计分、并按积分升等的教育制度。
四、太学的入读名额有限。
元丰朝时,太学建有80斋,每斋30名学生,共有2400名太学生,其中外舍生为2000名,内舍生有300名,上舍生100名。这已经是很大规模了,但仍无法满足大批士子的求学需求,于是便出现了旁听生。
我们现在津津乐道民国时大学里有许多旁听生,如任继愈先生回忆说,“(老北大)校门任人出入,教室任人听课,图书馆阅览室也任人阅读,不管是不是北大的成员,都可以走进来,无人干涉。”其实宋代太学的旁听生更多,北宋大学者胡瑗博士在太学讲《易》,“常有外来请听者,多或至千数人”;另一位大学者孙复讲《春秋》,“初讲旬日间,来者莫知其数。堂上不容,然后谢之,立听户外者甚众”。大宋学术之盛,于此也可见一斑。
今天的分享就先到这了,希望能帮助到你。
宋朝的历史,从来人气极高,放在各类野史演义里,宋朝题材的各种故事,更是五花八门。就连天马行空的武侠小说里,江湖大侠们的恩怨情仇,也常见拿宋朝当背景。如此火热模式,也把宋朝的历史形象,火出了各种雷形象。真实的宋朝,难道就是这模样?
至少,下面这几条与野史里很不一样的冷知识,却足以见证一个真实的宋朝!
1,“神舟”镇高丽
宋朝对外往来频繁,那么北宋的地盘上,哪个国家来的使节最嚣张?还真不是常打仗的辽国西夏,却是一家从没打过仗的邻居:高丽!
多年前某部包青天题材电视剧里就有情节,高丽使团在大宋境内耍横,竟挥兵攻打泸州城,连位高权重的八贤王都差点被剁了。正史上的高丽,当然没闹过这等雷事。但是有几十年间,也一样横出名:高丽使节每次来访,都恨不得鼻孔眼朝天,一路吃拿卡要,甚至还大肆搜集宋朝的地图等军事情报。以苏轼的愤怒奏报说,就连伺候高丽使者的宋朝小吏们,竟也学的狗仗人势,欺压沿途官员!
为何如此嚣张?以宋仁宗年间大臣富弼的话说:高丽自以为和大宋隔着海,还抱着辽国的粗腿,当然就有恃无恐。到了宋哲宗亲政后,这事也终于忍够了:直接不惜血本,造了艘空前巨大的海船,长二十多丈能载上千士兵的庞然大物,美其名曰“神舟”,载着大宋使团浩浩荡荡去高丽回访,果然到了高丽就吓坏一群人,惹得高丽官民纷纷围观。从此之后高丽使节再来大宋,待人接物全变得毕恭毕敬,算是彻底吓老实了!
2,日本女人来借种
拜宋朝能造“神舟”的强大造船技术所赐,全球各地,只要大宋海船开得到的地方,几乎都留下了中国人拓荒的足迹!
以《宋会要》的形容,财产有百万贯钱的中国海商,不过是其中的“小客”,也就是其中的小角色。真正能上台面的海商,比如泉州的杨家,都是两三亿贯的资产。海商王仲圭每次出海,都是几百艘大小船只,比海军出征还威风!
如此强大的一群人,纵横在亚非海洋上,自然一路威风。比如在东南亚国家,所过之处,经常是该国国王亲自出来款待。大宋的船队甚至扩展到了东非沿岸,列国港口都充斥着中国货物。以《东非简史》里的惊呼说:东非的历史是中国瓷器写成的。
这般无与伦比的实力,也叫中国人的国际地位,在那个时代空前高。放在喜欢抱粗腿的日本人身上,对中国更是极度仰望。《清波杂志》就有记载,当时经常有来自日本的船只,满载着日本妇女在中国登陆,见到宋朝男子就主动献身,度过风流一夜后满意而去――就为改良人种!
3,惹不起的宋朝大妈
宋朝常被说弱,放在影视剧里,宋朝百姓也常被当软弱羔羊,可真说弱,宋朝大妈就不答应。
《小畜集》里就记载了一位北宋大妈,在宋辽边境开店,早晨一开门,就遇到辽兵杀来,咋呼着要大妈给她烧饭。却见大妈不慌不忙,假装在井边与辽国大兵热情聊天,却突然翻脸出手,一下就把辽国大兵掀进井里。
以辽国名将耶律斜轸的叹息,大宋的边民,别看又穷又装备差,但打仗不含糊,一敲锣就喊来一群人死磕。落单的辽兵,基本就没活路。
4,武功爆表的文状元
宋朝文化发达,读书人地位极高,那是不是读书人都是弱不禁风的文弱书生?可以瞧瞧北宋读书人中的尖子人物:文状元们!
宋太祖年间的王嗣宗就是典型,他科考时与另一考生陈识相争不下,结果宋太祖大手一挥,你俩干脆摔一跤,谁赢了谁是状元。结果王嗣宗战斗力爆发,放倒陈识后风光夺魁,人送外号手搏状元。
但千万别以为,这种状元只是个例,凶悍的辽国人都曾被打脸,大宋文状元章衡出使辽国,被辽国军将在酒宴上挑衅,只见章状元不慌不忙,当场拉硬弓射箭,连续三箭中靶,叫辽国皇帝都吃了一吓。宋朝读书人习武的风气,就是这么不含糊。
5,连环杀手成文豪
谁是宋初最彪悍的读书人?无可置疑就是柳开。这位仁兄自幼饱读诗书,却也从没落下习武。十三岁时家里闹贼,他抄着剑冲出去,和一群毛贼血拼,把这伙亡命徒杀的狼狈逃窜。
待到后来他游学四方,更是干出了连环杀人事件,宰掉过开黑店的土匪,还去一户人家抱打不平,把胁迫这户人家的恶仆杀掉后扔锅里,再把受害人家属叫来,哈哈大笑请人吃肉。
可就是这么个恐怖人物,不单后来科场登第,上过战场血战辽国,更是开宗立派,公认北宋古文运动的一代宗师。说宋朝文人柔弱?小心大文豪柳开发飙。
6,宋辽战争的伤亡比
宋朝被称为“弱宋”,一大“依据”就是宋辽战争。以各类野史小说的描述,宋朝在这场战争里,常见各种稀里哗啦,若非英雄的杨家将或丐帮江湖儿女等一群英豪挺身救国,眼看就是被辽国分分钟团灭的节奏!而在正史上,宋神宗年间的宰相张方平也曾有名言:大宋与辽国打了八十一战,也就只有一战算是赢!
宋军真有“一比八十”这么不堪?还是实实在在的数据说话!
宋辽战争二十年里,宋辽双方万人以上伤亡的恶战极多,惨烈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之前唐朝对突厥的战争。宋军的几场败仗,比如高粱河大败,雍熙北伐之败,君子馆之败,各个知名度极高。每次有专家说宋朝“文弱”,都会兴奋提起。但宋朝的胜仗却极低调:除了杨业潘美的两次雁门关大捷外,斩首辽军上万的满城大捷,一万宋军击溃八万辽军的唐河大捷,全歼辽国王牌铁林军的威虏军大捷,全被选择性无视!
以战果而论,宋辽战场上的大宋军人,与北逐匈奴突厥的汉唐铁军一样,都是铁骨铮铮的华夏好男儿!
那有这样铁骨铮铮的队伍,为什么大宋还落得用岁币换和平?看看宋太宗不顾部队劳顿,贸然发起幽州战役的瞎指挥表现,再强大的铁军,也经不起这种折腾!
甚至这种瞎指挥风格,从北宋开国起就成了画风。以宋仁宗年间范仲淹的一针见血说:每次朝廷争斗,失意者都会被委派到边疆去,越是那种耿介直臣,越容易被委派带兵。可这群人半点军事素养没有,又执掌军队大事,打起仗来不吃败仗才怪!
从头到尾,强大的宋军,都是被瞎指挥败掉,然后以一顶“文弱”帽子,替真正的责任人扛锅!
关于“整理宋代明清时期两个历史阶段的知识要点”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